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舆情智库 >> 正文

练就“观林识笋”的识人慧眼

发稿时间:2022-08-03 10: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所谓“尝鲜无不道春笋”,竹笋对于食客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但大多数人只知竹笋之鲜,不知寻笋之艰。真正的挖笋人从不挖已破土而出的老笋,只挖还蛰伏在土壤之中的嫩笋,这绝非易事。寻笋之要,首在识笋。这与“用人之要,首在识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以“看色选竹”之眼看色识人。寻笋要点之一是看色选竹。在成片的竹林中,想要迅速锁定挖笋的区域,就要先看竹子的颜色。竹竿和竹叶的颜色越青,该竹子结笋的概率就越高。我们选拔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一个干部对党忠诚之底色越足,就越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有人说,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不能说对党忠诚有问题。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比如,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能说对党忠诚吗?有的干部报告个人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能说对党忠诚吗?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实际就是对党不忠诚。

  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判断一个干部忠诚之底色足不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要看他是否一心一意、一以贯之,是否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是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组织部门当以“看色选竹”之眼看清干部忠诚之底色,对底色足、底色亮的要挖掘培养,对底色不足、掺有杂质的要抓早抓小、及时提醒,对底色变色的要毫不留情坚决清除。

  以“听音辨向”之耳听声识人。寻笋要点之二是听音辨向。有经验的挖笋人会通过敲打竹根再听竹鞭生长区域传来的回声来判断是否有笋。如果没笋,回声就没有异常;如果有笋,就会有空洞之声传回。“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判断一个干部好不好,也要多听听群众的声音。群众呼声越高、口碑越好的干部,就越说明其初心如磐、干净纯粹,就越能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有些干部只唯上、不唯民,把领导注不注意、高不高兴放在首位,群众满不满意、关不关心无所谓,对群众的“小事”不上心、不用心。有些干部自以为是、官腔官架,对群众意见不以为然,听不进批评意见,听意见也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有些干部不问政于民,大搞办公室调研,热衷于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要苍生只要“纱帽”。这样的干部,群众能给他好口碑吗?

  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评价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将“群众公认度高”列为破格提拔的必备条件,将“群众公认度不高”作为不得列为考察对象7种情形之一,旗帜鲜明地树立了注重“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要把干部识准察明,就应以“听音辨向”之耳多听听街谈巷议、乡语口碑,辨一辨批评声音背后的问题,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以“察土索笋”之智知事识人。寻笋要点之三是察土索笋。听音定向之后,沿着竹鞭方向近距离观察泥土,如果发现土块有松动、隆起或者裂缝,地下就会有笋,因为那是竹笋在不断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迹象。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是否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判断一个干部是否担当作为的关键。树好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才可以激励各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官避事平生耻。有些干部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些干部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有些干部光说不练假把式,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成了,让抓落实停在口头、悬在空中,把材料报表当工作成效,把材料创新当工作创新。干部不干事、净躲事,不担当、不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如何能向前发展?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一个干部能不能干事担事,体现在平常时候愿不愿干事、干了多少事、干成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体现在机遇面前是否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困难面前是不是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风险面前是否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体现在名利面前是不是“攘利不先、赴义恐后”,是不是“一心为公、为而不争”。组织部门只有既在“平常事、小事”上察德辨材,又在“急事、难事、险事”上看德识才,方能做到“全过程”识人、知事识人。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识人是一门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以“看色选竹”之眼看色识人,以“听音辨向”之耳听声识人,以“察土索笋”之智知事识人,不断提高精准识别的能力,才能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才能把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起来,最终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天下英才而强之。(江西省宜春市委组织部 黄丹)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