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摘掉贫困村帽子 卸任时村民自发送别

发稿时间:2021-01-29 16: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 左橙)1月17日,硝尔买里村的68岁大娘伊玛娜木·吾守尔在送别驻村第一书记刘钢时流下了眼泪,同样夹道相送的还有村里数十位村民。刘钢的同行者拍下了这一幕,并将视频上传到网上,获得60万网友点赞。

伊玛娜木·吾守尔(左一)与刘钢(右一)告别。受访者供图

  伊玛娜木·吾守尔在南疆生活了68年,不会汉语,不懂得脱贫攻坚战里那些的宏大部署和精细考核,只是用维吾尔语向刘钢告别,表达感谢。

  “再见刘钢书记,给你家里人问好,谢谢,非常谢谢你。”

  当天,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的刘钢离开了“访惠聚”工作岗位,准备返回派出单位。出村的几百米路上,村民们好几次拦住车子,拉开车门与刘钢握手、告别。

  “访惠聚”,即“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干部下沉到全疆所有的村、重点社区,作为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过去下基层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

村民拦下汽车与刘钢告别。受访者供图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刘钢没有离开过乌鲁木齐,连老家伊犁也只去过几次,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个令他如此牵挂,甚至可以说是“第二故乡”的地方——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赛里木镇硝尔买里村。

  “大姐,会好起来的,我向你保证”

  公路绕过天山山脉,从乌鲁木齐到拜城的路,很远,足够从北京一路向南跨过好几个省份来到河南洛阳,亦或是从成都往北去到兰州,从福州向西来到长沙。

  2017年,刘钢来到硝尔买里村,首先摆在面前的是一份“四颗星”的评比结果。

  2014年11月,阿克苏地区积极开展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活动,一份《阿克苏地区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考评验收标准》文件中,分别以领导核心星、能力提升星、民主管理星、先锋模范星、平安法治星、宗教和谐星、民族团结星、科学发展星、现代文明星、清正廉洁星代表核定标准。

  在这套评分标准里,从村党支部班长中45岁以下的占60%以上,到党员结对子面达到90%以上,再到共青团、妇代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关于村子各个维度的考核,描绘出基层工作的纷繁复杂。

  满分十颗星,硝尔买里村只有四颗星,在上一年的评比中,成绩在全镇排名倒数第一……来到这个深度贫困村,刘钢深感肩上重任。

刘钢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

  落到伊玛娜木·吾守尔大娘肩上的重担,则是自己家庭的困难。她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低保户,“我今年66岁了,明年怎么样我也不敢去想。”一次走访中,伊玛娜木·吾守尔大娘的言语里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大姐,会好起来的,我向你保证。”刘钢查阅相关政策,为伊玛娜木·吾守尔的儿媳妇争取到低保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村级公益性岗位,负责维护全镇15个村子的机顶盒,每月有固定收入一千余元。

  刘钢清楚地记得,“是2018年办的手续,当时工资是1061元,这样她儿媳每年就有一万多的收入了。”

  除了公益性岗位,缝纫也是伊玛娜木·吾守尔儿媳妇提高收入的一个手段。得知她会缝纫手艺,而缝纫机运不到村里,在检察口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刘钢便联系当地的检察院同事,帮忙把电子缝纫机运到村里。

  “老人外孙女这边呢,也帮扶到了”。刘钢告诉记者,2019年10月份,村委会修建了一排门面房,伊玛娜木·吾守尔的外孙女曾在乌鲁木齐从事餐饮行业,有意在村里开个小餐厅,便联系驻村工作队,承包了一个门面。

  作为村里唯一的餐厅,许多村民包括驻村来的结亲住户都在这个餐厅吃饭,“收入还比较稳定。”第一个月还没结束,外孙女就想扩大规模,又承包了一间门面来经营餐厅。

  外孙女开了餐厅,伊玛娜木·吾守尔的生活也有了奔头,每天都主动去店里给外孙女帮忙,和村民们聊聊天,“精神状态和身体都好很多了。”

  刘钢说,全村173户贫困户都需要去团结关爱,每一天都在发生故事,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村民的事是天大的事”

  离别那天,村民阿瓦娜木·卡米力给刘钢塞了一包自家种的核桃,眼里也闪烁着泪光。

  阿瓦娜木·卡米力的家庭是因病致贫。

  2020年7月的一次走访入户,刘钢发现建档立卡户阿瓦娜木·卡米力卧床的丈夫吐尔洪·依斯坎地尔病情变得严重(肺源性心脏病),全身肿胀得厉害,便要求送医院检查,夫妻俩却面露难色。

  刘钢慢慢与夫妻俩聊天,终于打开心扉,原来夫妻俩是担心去住院的话,家里牛羊没人照顾。“你们放心去住院,住院期间,你们的牛羊,村委帮你们托养。”走访干部还拿出了1000元慰问金,并安排车辆立即将夫妻俩送去医院。

  当时医院医生表示,再晚就医,人可能救不回来了。吐尔洪病情好转出院后,医嘱要求吐尔洪需每天持续吸氧。刘钢考虑到吐尔洪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购买上千元的制氧机,就帮该户购买一台制氧机,并教会了如何使用。

  与吐尔洪的故事相似,买买提·亚合浦大叔曾发烧卧床数日,也放心不下家里的牛羊而不愿就医,刘钢联系其儿子将买买提送入医院,自己承担起家里牛羊的饲养责任。

  老大娘阿米娜木·斯地克的丈夫去世时,刘钢不在村里,回来后驻村工作队员告诉他一组2号吐尔逊·吾斯曼老人去世了,刘钢连忙来到老人家里探望,送上慰问金,查看老人家里的米面油还剩多少,老人抱住刘钢哭泣……

  “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对我来说可能是工作上的挑战,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家里天大的事儿,我必须放在心上好好解决。”

  “怎么才能让老乡多挣点钱?”

  最需要解决的,是村里的贫困问题。硝尔买里村曾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全村276户132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732人,贫困发生率55.29%。

  如何让老乡早日脱贫,成了刘钢最忧心的事。“玉米、小麦每亩地的纯收入只有几百元,老乡家的耕地又少,怎么才能多挣点儿钱呢?”

  经过调研,刘钢发现当地的土壤、水源、气候比较适合种植土豆。2018年初,刘钢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优化村里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有计划地扩大土豆的种植规模,实现助农增收。

  种土豆的想法提出后,老乡的热情并不高。了解情况后,刘钢找到村里的种植能手阿布都拉·买买提,由他带动村里的26户贫困户成立了富力农副产品种植合作社,一同种植了85.1亩土豆。同时,刘钢还特别邀请专业公司提供技术指导。

  2018年秋,土豆迎来了丰收,平均亩产两吨多。可面前还有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土豆卖给谁?

  刘钢坐不住了。他去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找市场,还研究起网上营销。他依托“访惠聚”网上平台,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出镜,给贫困户种植的土豆做代言,在刘钢的大力推动下,贫困户种植的土豆销售一空。

刘钢在土豆地里“代言”。受访者供图

  刘钢告诉记者:“干了快三十年检察工作,第一次做主播,紧张得很。”

  2018年以来,刘钢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成立建立扶贫工厂、专业合作社、鼓励就业创业等举措,帮助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

  火红的灯笼,是扶贫工厂里的宝贝。通过自治区检察院协调,村里引进了一家灯笼制作企业,又通过大连城郊检察院筹措扶贫资金10万元,与村两委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在村委会腾出一块300平米的用地建成扶贫车间。

  村民代表大会上,村党支部委员海里且木·艾山主动请缨要当致富带头人,带领15名姐妹(均为贫困户)成立手工业合作社,开办灯笼加工厂。

  目前,灯笼厂的工人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1000元,灯笼厂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村里的灯笼工厂。受访者供图

  “扶贫扶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冬闲时分,刘钢也没让村民闲着。他组织开办国语学习和实用技能培训班,为贫困户学员统一发放学习用具,每人每天补助3元伙食费。让工作队员担任老师,讲解国家通用语言知识和现代文明生活内容;让村里的致富能手讲解致富技巧,传授养殖经验;引导他们树立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心,让致富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工作队还积极争取自治区林科院、拜城县人社局等部门支持,先后举办核桃实用技术、黑枸杞种植技术、庭院蔬菜种植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学员110人,提高了贫困户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我们帮助每个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寻求脱贫路子”,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帮扶自主创业,想外出务工的推荐合适岗位,全村现有103名贫困人口分别在辖区、拜城县、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乌鲁木齐等地实现就业,“有了自强致富的奔头,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帽子摘了,还要做优秀基层党组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0月,硝尔买里村整村退出贫困村;2019年9月,人均纯收入达到10645元,村集体收入13.8万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活动中,硝尔买里村也从四颗星升到了九颗星。

  “我们硝尔买里村的(深度贫困村)帽子摘了,还要做优秀基层党组织,还要致富奔小康,还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临走前,刘钢这样对工作队的战友们告别。

刘钢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

  记者注意到,不同时期的工作照里,刘钢的发色也不一样。时而满头黑发只有鬓角有几缕白发,时而是满头白发看不见黑色。“为了看上去精神些,所以去染黑了头发。”刘钢告诉记者。

  “人是虽然走了,但是心是彻底落在这了,四年了,1400多天,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硝尔买里村,有机会一定要邀请伊玛娜木·吾守尔大娘来我家,我带她逛乌鲁木齐。”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