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90后第一书记回顾驻村经历:不低头不服输的“碎女娃”来了

发稿时间:2021-04-26 15:1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左橙)“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着乡村振兴的新使命,我想说,那个不低头不服输的‘碎女娃’来了。”曾任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张村驿镇榆树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文妮,向记者回顾起自己四年多的驻村经历。

张文妮在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发言。张天宇摄

  “什嘛书记?还第一?额看奏似个碎女娃么!”

  初入乡村的张文妮开始并没有得到村民认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张文妮对面前的山洼一筹莫展:村民们因为家族纠纷、征地拆迁、高速公路征地补贴等问题争吵不休;因为路不好,在村里常常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

  有委屈,有不甘。当天晚上,张文妮坐在村里潮湿的硬板床上,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进村前,张文妮遇到过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考试了,而进村后,考题变成了408户眼巴巴等着过上好日子的老乡,“及格线”变成了要让祖祖辈辈吃苦受穷的榆树村拔掉穷根、同奔小康。如何作答,成为了摆在张文妮面前的一道大考。

  “来了就不能走,‘碎女娃’也要有大作为!”当时只有80斤的张文妮用稚嫩的肩膀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职位,下决心要把两委班子建好建强。张文妮首先盯上的就是村里的“硬骨头”——修了十年还没修成的果园生产路。

  榆树村的果树都长在近九十度的山坡上。没有通车的路,肥料和客商难进村子,苹果也运不出——这是限制村子发展的瓶颈之一。“修路就要钱、要人,更难办的是要让出地。”张文妮回忆,钱不够,就向上级要支持;人不够,就自己上。12月的延安已接近零下10度,张文妮与大家一起扛沙子、和水泥,衣服被汗水浸湿又冻成了硬壳,铁锨磨了一手血泡。

  张文妮仍记得,元旦那天,天已经蒙蒙快黑了,手机响了,妈妈问:“妮儿啊,我左等右等,过节咋又不回啊?你别一提回家就光‘嗯嗯嗯’,也不说个准话……”电话那头,妈妈的嗔怪满满都是爱,妈妈不知道的是,电话这头的张文妮眼泪哗哗地往外流,只能说出“嗯嗯嗯”——真的好想爸妈,想暖和和的家,想家里那碗热腾腾的羊肉饺子,可是工期再不往前赶,就要耽误开春生产了。

  立事先立信,扶贫干部到底说话算不算数,老乡们可都看着。于是,张文妮又一次支支吾吾地挂了电话,挥起了铁锨……

与村民在一起的张文妮(中)。受访者供图

  慢慢的,那个又瘦又白的城市女研究生不见了,变成了个又黑又壮实的乡下娃;以真心换真心,村干部的苦干换来了越来越多的老乡加入:为了拓宽路面,村主任带头无偿让出了自家的5亩地,党员砍掉了自家挡路的果树,村民主动挪走了自家的果窑……终于,生产路修好了,榆树村的致富路通了!

  赢得了老乡们的信任以后,张文妮的干劲更足了。一年任期满后,张文妮说服父母同意,主动申请留任,“榆树村不脱贫坚决不撤退,绝不落下一户一人。”

  引水、建广场、改电网、办合作社、千亩杂粮种植基地……几年下来,榆树村彻底来了个大变样:2018年,整村高质量脱贫;2019年,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020年10月,榆树村的脱贫故事走上了亚太青年扶贫故事会的国际舞台,减贫治理的“奇迹”让与会的各国代表既震动又感动。

  自2015年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张村驿镇榆树村,张文妮在村里度过了四年多的日子。驻村时,有时候好几个月才可以见母亲一面,回家的时候,也是晚上十点才回到家中,母亲把准备的饭菜热一热,吃完饭洗个澡,第二天早上四五点就悄悄离开家门回到村子。“也不敢和她说我这么早走,怕她早起给我准备早饭,太心疼了。”

新建成的综合服务广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延安市委共同举办的庆祝建党96周年文艺演出上,一个节目访谈故事《青春飞扬在山乡》就是以张文妮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该节目通过诸多真实感人的细节,展现了一名90后党员的热情与承诺。

  在2017年三八妇女节之际,陕西省妇联授予张文妮等6位优秀女第一书记“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近日,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张文妮等10名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

  获得今年全国五一巾帼奖章之后,张文妮告诉记者,这个时代,女性拥有了更多的受教育、展现自己和被认可的机会,兼顾家庭的同时,敢于为自己的梦想耕耘,展现出独立、自信、包容、大爱的女性魅力,流露出来的是追求自我价值,引领文明风尚,服务国家大局的“她力量”。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