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第一书记张卓然到任后办了两件事,一件是根治“软弱涣散”病,另一件是走上产业扶贫路。正是因为他办的这两件事,使昔日贫困落后的毛庄村变了模样。
真情为民的张卓然
毛庄村位于镇原县西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塬兼有,贫困发生率58%,是全县8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而张卓然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干部,生活在繁华的首都。
张卓然和毛庄村的交集始于2017年8月。
当时,张卓然主动向组织提出了到基层“墩墩苗”的想法。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党史工作者,而脱贫攻坚是党的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能投身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历史进程中,是他的荣幸。“我想亲身感受一下广阔的西部,想体验体验贫困地区农业及农村发展情况、农民生活状况,想尽力为贫困群众做些有益的事情。”他说。
怀着这颗朴素的初心,张卓然被中组部选派到郭原乡毛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一年多来,张卓然人住毛庄、心驻毛庄、情注毛庄,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征求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在他的努力下,中直工委和派出单位拿出50万元专项党费,为毛庄村修缮村部,装修党员活动室,建立村史馆,建党务、村务公开栏,采购办公用具,为村“两委”开展工作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
张卓然还利用帮扶资金为毛庄小学采购46台电子琴和配套图书设备,建起一座电子琴音乐教室,让村里的孩子们享受丰富多彩的教育。
一件又一件实事的落地,助推了毛庄村的振兴,滋润了群众的心田,也鼓舞着张卓然的斗志。
有勇有谋的张卓然
过去,毛庄村党支部是一个典型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支部班子工作不得力,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增收缓慢。
上任之初,这是摆在张卓然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关。
在张卓然看来,基层组织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等于丧失了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将失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张卓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整顿组织、改变现状的绝佳机会。他当机立断,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学习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
张卓然编印了一本简洁易懂的《十九大报告学习手册》,把大会精神要点分成两部分写入其中:一是大会主要精神和应知应会内容,二是报告中与农村工作、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他把手册发给党员和群众,用接地气的话语耐心细致地讲解。
为进一步增强学习宣传效果,张卓然又在乡党委支持下,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进农家、进校园、进网络”活动,装制宣传车1辆,把人民日报等权威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印到车上,方便群众扫码学习。另外,还印制300份纸质宣传单,并录制了学习广播随车播放。
在此基础上,今年初,张卓然积极配合乡党委整顿党组织,调整了不称职的村干部,从乡干部中选派带头致富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广受群众认可的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着眼于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张卓然带领村党支部坚决贯彻“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并严格开好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做好党内民主建设和党务、村务公开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他在各项工作中始终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工作纪律,虚心接受群众监督评议。
如今的毛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支部委员张永升、老党员贾铎、党员杏世权等带头建起了种植养殖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入股,带领大家抱团致富。
不忘初心的张卓然
建强班子后,张卓然关注起了群众的“钱袋子”。他积极报告,多方争取,于今年1月争取到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捐助的600万元资金。深思熟虑后,他和“两委”班子最终为毛庄村确定了“塬面药材,山区花椒,全村养牛”的产业发展布局。
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张卓然动员村党支部牵头建办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628亩,同时带动群众自行栽种药材375亩,全村栽种中药材1003亩。
在花椒产业方面,他组织统一采购苗木,扶持建办3家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免费向100户群众供苗1.8万株,全村共栽植花椒925亩。
在养牛产业方面,他和村“两委”制定了产业奖补政策。今年扶持49户未脱贫户养牛127头,发放奖补资金18万元,助力群众发展产业脱贫。
不仅要在产业上谋篇布局,还要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文章。为此,毛庄村结合村情实际,开启了“331+党建+村集体经济”带贫方式。根据这一方式,村里动员78户未脱贫户每人自筹资金100元入股到合作社,同时利用帮扶资金为每人配股1900元,共筹集48.6万元入股到村办中药材合作社,连续3年每人每年保底分红400元;指导合作社与102户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增加群众务工收入。
“第一书记来了,毛庄村真的变了。”毛庄村群众纷纷感叹道。(作者安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