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工作动态
聚焦脱贫人口、重点监测对象等群体,曲周县健全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动态监测的同时,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患者不用交住院押金,出院时仅需支付个人承担部分。【详情】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高龙乡新寨村的连片蔗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正沿着预设航线平稳飞行、精准施药,上演“虫口夺蔗”保卫战。【详情】
近日,笔者走进禾梨坪村,实地探访了这个村,看年龄相差2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是如何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详情】
马边地处四川小凉山腹地,在过去,连绵起伏的高山阻碍了交流与发展,思想落后、产业匮乏仿佛头顶“摘不掉”的帽子。如今,在中央、省、市“三级纪委”帮扶机制引领下,这片土地的风貌已焕然一新。【详情】
今年以来,晋中市围绕省市工作要求,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推进驻村帮扶,通过“管、查、帮”相结合,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根基。【详情】
棚架之下,翠绿饱满的丝瓜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摘,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这一喜人景象,离不开村“两委”干部的科学决策与“第一书记”专项经费的精准扶持。【详情】
通过“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140名驻村工作队员系统掌握了应急救护核心技能,并全部通过考核,获得心肺复苏(CPR+AED)技能证书。【详情】
2025年以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工作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选派67名优秀年轻专业技术干部担任农牧业产业辅导员,点对点对接全市67个脱贫村。【详情】
理了理身上的壮族服饰,深吸一口气走到展台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板銮村第一书记蒋萍肩负着“全村的希望”,“一定要把我们村的好产品推介给更多人认识,拓展销路。”【详情】
去年一度滞销的菠萝,今年种植面积却大幅度增加,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芒抗社区的冬菠萝产业,强势反弹。【详情】
金秋九月,三江平原进入收获时节。【详情】
驻村扎根是每一名驻村干部的“首课”“必修课”,也是践行驻村“任期承诺”事项的先前条件。 【详情】
新学期伊始,在驻村第一书记史典鹏的积极联络下,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小学,举行了一场以“筑爱书屋”为主题的捐赠活动。【详情】
田间地头问需,农家院里算账,产业一线解难—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驻村工作队的“实干清单”正转化为乡亲们的“幸福账单”。【详情】
近些年来,烟台市积极稳妥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以党组织联建带动村庄产业联动、治理同抓、服务共享,有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详情】
从负债200万元到“家底”1亿元,从“上访村”到“样板村”,管口新村的“逆袭”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把“三资”账本当作钥匙、把千亩农田当作舞台的集体奋斗。【详情】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的三个课题,在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示范基地完成田间观摩及现场验收。【详情】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果林村,有两户种植核桃的果农,20多年前在患难中结下深厚友谊,从此互帮互助、共同致富,亲如兄弟。【详情】
日前,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的下院村,漫山遍野的黄金桃进入盛产期,山里散发着清新的果香。可这份“丰收的喜悦”,却压得村民陈满荣喘不过气。【详情】
4年多来,驻村工作队的“爱心货车”,让价值近千万元的农产品走出深山,也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灿烂。【详情】
自2012年响应山东省委省政府号召以来,济南大学已连续六轮选派24位优秀干部赴莘县2个镇(街道)21个村担任省派第一书记。【详情】
工作队队长、西姚村第一书记李思忠从开始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到后来乡村振兴工作队,已经坚守在西姚村10年。“10年了,西姚村所有村民我都认识,所有农户家我都去过,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李思忠说。【详情】
2023年10月底,李攀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热忱来到东赵村,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详情】
今年,贺兰县创新推出“连心服务监督卡”,将2000余张卡片陆续张贴在群众家中,成为连接干群、精准帮扶的“暖心桥”。【详情】
如今,走进东一六村,处处可以感受到民生改善新气象:道路平坦整洁,广场欢声笑语,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详情】
陵川县立足实际,针对空心村人口下降,村党组织战斗力和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较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突破口等问题,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突破,以抱团取暖为路径,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详情】
温和村山高弄深、缺水贫土,土地资源“先天不足”制约了村子发展之路,也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详情】
2024年7月,一支由35名骨干组成的省林草局驻村工作队奔赴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详情】
为期两天的展销会,以“现场展销+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设置驻村第一书记农产品、县(市、区)总工会推荐农产品、供销社系统推荐农产品和涉农金融服务等4大块14个专区,集中展示展销安阳市优质农副产品。【详情】
广西全州县创新打造“底色+暖色+成色”的“三色”驻村工作队,以党建强基、实绩标尺、创新驱动为抓手,推动驻村工作提质增效,为驻村帮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详情】
过渡期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伟...【详情】
日前,浙江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就帮扶带动全省“相对薄弱乡镇”与“相对薄弱村”联合印发工作方案,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之间的“三大差距”。【详情】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暨河南省脱贫地区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线下展会在郑州举行。这场盛会吸引了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近500家企业参展,参展的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达万余种。【详情】
作为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淅川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仅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更加注重产业的绿色转型,将宏大的国家战略转化为一库清水的坚定守护和“水清民...【详情】
过渡期以来,河南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全省1.38万名驻村第一书记、2.07万名工作队员、1.03万支工作队扎根基层,81.8%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现有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政策5.33个。【详情】
在曾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的怒江州,当地干部群众不但勠力同心改善交通、发展产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还惠及周边国家民众,让中国脱贫经验成为造福周边的“中国智慧”。【详情】
近年来,杭钢集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紧扣“共同富裕”核心目标,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与千义坑村自然禀赋,在驻村帮扶中书写合格的“杭钢答卷”,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杭钢力量”。【详情】
15年来,一批又一批港航人秉持“党有号召,干部必须勇立潮头”的信念,毅然走向田间地头,在与群众并肩奋斗中,真正实现了“向下扎根、向上成长”。【详情】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基本的制度安排。这几年,各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截至6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详情】
作为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今年以来,榕江县获得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386万元,实施项目9个,带动务工9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800余万元。【详情】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加劲发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详情】
日前,记者走进广西南宁市、崇左市等地,看到一辆辆劳务运输车穿梭在各个地区之间,上面载着的是搬迁群众的安稳日子,绘就了广西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美好生活蓝图。【详情】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将开发式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举措,各级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达19.7亿元,计划实施325个项目。【详情】
今年以来,吴忠市围绕“两稳定、一防止”目标,为脱贫劳动力就业精准画像、靶向施策。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7.6万人,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超三成。【详情】
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4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用亲身经历、沾满泥土的故事,将“转作风、强堡垒、兴产业、促治理、优服务”的主题,化作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激荡着主课堂与各乡镇分课堂4000余名驻村干部的心。【详情】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各地持续做好稳增长、稳就业工作,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较快增长。【详情】
近年来,甘肃省两当县紧盯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底线,用精准施策、贴心服务编织起一张坚实的医疗保障网,让群众看病有底气、生活更踏实。【详情】
无论是“一只白鹅”的火爆、“一亩藠头”的丰收,还是“一户乡宿”的走俏,都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莲花县以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增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详情】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在广大脱贫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得怎样?乡村全面振兴衔接推进如何?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好吗?他们有哪些新期盼?【详情】
进入过渡期以来,在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下,永顺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做好“土特产”文章,厚植传统文化,建设和美乡村,奋力探索由脱贫迈向振兴的有效路径。【详情】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详情】
日前,黑龙江省2025年度驻村帮扶力量优化调整工作结束,集中选派轮换的驻村干部已全部到村,正式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详情】
安徽省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居全国第3位。【详情】
如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让群众增收更有保障?近年来,青龙县通过精准监测、多维帮扶和产业赋能,全县防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80%。【详情】
近年来,吉林省延边州聚焦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核心目标,打出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强化帮扶的政策组合拳。【详情】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贵州建成乡村振兴云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智能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等3类人群,精准帮扶,补齐短板,消除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详情】
通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一个个“账本”,仔细算算“收支明细”,呈现老乡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的生动故事。【详情】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消费帮扶如何突破传统模式?太重集团工会与驻村工作队协同打造的“疗养+帮扶”创新实践给出了破题之策。【详情】
2025年以来,中央下达河北省六批以工代赈资金共计88729万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135%,创历史新高。【详情】
防止返贫,精准识别是前提。江西省赣州市推动“人找人”向“数据找人”转变,构建起严密的防返贫监测网。【详情】
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修订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详情】
六部门详解《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