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大刘堂村时,他就被乡亲四邻纷纷议论,“看这个长得白白净净、高高瘦瘦,从城里下来的书记,一看就不像是个能吃苦、会干活的人!”那时候,村民们对他质疑,村干部对他半信半疑。谁也没想到,这个原不被看好的第一书记,并没有用言语为自己辩解,而是只管俯下身子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四年。四年下来,大刘堂村的面貌不断变化,而村里干部、群众对他的看法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丰收在望,马海斌到农田里查看麦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澎涛 摄
他,就是现在令大刘堂村男女老少感到亲切的“马书记”,就是现年41岁的河南省西平县财政局教科文股股长马海斌同志。2015年11月,他主动放弃局机关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申请去到生活条件艰苦的权寨镇大刘堂村担任驻村工作。因为身体体质差,大家都担心他适应不了艰苦的环境,更没想到他能够坚持这么多年。财政局局长李婕说:“咱们单位下去驻村的几个第一书记,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你体质差,真怕你坚持不下去,结果却是数你坚持得最久,真是没想到啊。”是啊,和他同一批甚至比他晚下乡驻村的第一书记,都已经轮换回去,回到了原来的岗位。可他呢,四年了,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有人说他傻,放着机关舒适的工作条件不去享受,非要呆在生活艰苦、举目无亲的农村。他却表示:“既然来到了这里,我的事业就在这里,我就一定要干出成绩,要对得起党,对得起群众,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县财政局局长李婕(左二)带队看望马海斌(左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澎涛 摄
刚到大刘堂村,他就自带了床铺、电脑、打印机等,吃住在了村委会,一间屋子寝办合一,下定了要扎根基层的态度和决心。他考察了全村的情况,看到小张庄自然村的部分主干道路一直未硬化,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刻也不敢耽误,帮助申请上级资金,2016年顺利解决了小张庄村的道路问题,化解了群众的烦心事。“别看马书记平时话不多,办起事来还真是雷厉风行,我们村里的老百姓都感谢他办了件好事、实事”,村里的群众经常这样说。
他看到大刘庄自然村中间有一个大坑塘,坑塘周边垃圾成堆,生活污水、牲畜粪便随意排放,坑塘水质遭到严重破坏,一到夏天恶臭难闻,周围群众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更加让他坐立不安,“坑塘的污染影响环境不说,时间久了肯定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改变现状。于是,他主动向上级申请资金,对这个坑塘实施了清淤和深挖工程,并硬化了坑边路面,建起了傍水凉亭,植了树种了草,将整个区域全部改造了一番,打造成一个村中花园。昔日的臭坑塘如今旧貌换新颜,那里也成了周边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为了改善村里的环境,脏处险处总有他的身影,草丛里、路面上、水坑旁……甚至有时冒着跌入水中的风险,站在陡峭的坑边弯腰用手抓出水中的垃圾塑料袋;刚开始,村民们以为他在做秀,可是看到他一次次双手沾满泥土,累得满头大汗,就都不再怀疑了,“马书记是真的想为咱们村做实事啊”。在马书记的表率作用带动下,干部及群众都增强了环保意识,自觉维护和保持环境整洁。现在,大刘堂的环境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污染源消除了,垃圾实现定点投放了,定期实现专车回收了,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村民们都拍手称快,高兴的不得了。
他考察了大刘堂小学,发现教室的门窗等都破旧不堪,教学设施简陋。2017年,他又主动向有关部门争取了校舍维修资金和改善薄弱学校条件资金总计20余万元,为学校硬化了操场和路面、加盖了楼顶防晒瓦、更换了教室门窗、粉刷了内外墙壁、安装了风扇。对此,小学校长王献力感动地说:“马书记真是太有心了,我们还没向他提出要求,就为我们办这么大个实事,学校的孩子们都高兴坏了,真得好好感谢他!”看着村里的孩子们能够高高兴兴地学习和玩耍,他觉得就是苦点累点也是值得!
经过综合治理,臭坑塘周边变得环境优美。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澎涛 摄
“村里的娱乐休闲设施太匮乏了,老百姓茶余饭后都没有个休闲锻炼的去处”,他在心里感慨着。是啊,老百姓不是农忙季节时,没有什么休闲活动,不是喝酒就是打牌,一点不利于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为改变现状,他积极申请资金,扩建了大刘堂村文化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改善了基础设施……据不完全统计,仅他为大刘堂村争取的项目和设施,达70万元以上。70万元对全县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对于一个村集体收入严重不足而且不是重点扶贫对象的大刘堂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当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的时候,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给村里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变化。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
“别看你平时不多说话,有成绩不愿意张扬,可是大家都知道在咱乡这些第一书记当中,数你的工作干得最好。工作踏实能够坚守岗位不说,电脑水平还高,让报个表格、材料呀什么的,大刘堂总是报得又快又好,还有看你努力为大刘堂村跑项目、跑资金的那股劲,大家都看得见,谁不知道大刘堂村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你的功劳最大呀”,乡镇的领导这样称赞他。可是他总是谦虚地说:“功劳是大家的,没有大家的齐心配合,个人能力再强,也是不可能把全局性的工作干好的”。他就是这样,总觉得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群众的眼里是雪亮的,你是好是歹他们心里最清楚。
“既然来到村里,村委就是自己的家。村里的事也是自己的事”,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大家各自的工作中,每当谁有了困难需要帮助,无论是不是他自己的本职工作,他都积极提供帮助,甚至是一帮到底。比如全村综治信息采集,他可以为了帮助尽早完成任务而连续录入每户的信息数据到后半夜;比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他可以为了弄清全村集体成员名单而逐户核对2600多人的公安户籍底册……这样的事例多得数不胜数。与村干部们朝夕相处,他的为人做事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一说起“马书记”,干部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那可是个好人呐,工作踏实不说,还愿意帮我们。有他在,我们工作起来踏实得很”!
马海斌(右)协助村干部填写表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澎涛 摄
“与其走形式、走过场,不如想对策、出主意,人多智广才好办事”,这是他一向的工作思路。他经常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机会,不仅向干部、向党员们及时传达最新政策和发展方向,而且注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及时向党员们通报全村规划思路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并耐心倾听党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征集群众的呼声,实事求是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想问题、找办法。所以,大家的心更齐了,干劲更足了。党员们说:“马书记讲的东西我们爱听,接地气、有思想、不死板,从来都不是照本宣科的念材料,都是为了我们村如何团结起来、如何向前发展出主意想对策”。
马海斌(右)为老人讲解政策,化解家庭矛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澎涛 摄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马书记就喜欢知难而上,就喜欢到群众家里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次他和支部书记刘会杰一起走访,老远就听见一户人家中传来吵架声,他笑着说:“生意”来了。说着就走了进去,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了解,是户主罗群祥的儿子儿媳因一件很小的事情起了矛盾,根源是婆媳不合,儿媳正在闹着要回娘家。马书记帮他们分析了事情的本质,指出了各方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划定了今后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多替对方考虑,最终成功化解了这一家的矛盾,一家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后来再也没有出现矛盾激化过。
马海斌(左二)在贫困户家吃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澎涛 摄
他一心为群众着想,群众也在牵挂着他。2019年5月的一天,他因工作量大熬夜加班,导致次日身体出现肌肉僵硬,救护车拉到医院一查是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于是就住院治疗了几天。当时他特意交待知情的人不要告诉其他人,可谁知消息还是像风一样的传播开来,等他再回到大刘堂村,几乎每个人见到他都上前关切地问:马书记,你的病好了吧!那场面真叫人感动。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后来走访贫困户到张金发家的时候,曾患过脑梗塞的80岁老人张金发,腿一拐一拐的迎上来,拉着他的手说:“马书记,你好了?你说这人老了就没本事了,听说你生病住院后我去医院找过你,可惜没找到哇!”同行的人都惊呆了,追问之下才知道,老人听说马书记生病住院就坐不住了,和老伴一起买了礼物,开着三轮车跑了30多里地到了县人民医院,却又不知道马书记住在哪个科室,就一层楼一层楼地跑着去问,最后还是没找到,因为没有手机,也不知道电话号码,只好满怀遗憾地回去了。
马海斌(左)打着点滴带病坚持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澎涛 摄
试问,一个非亲非故的第一书记,如何可以让两位80岁的老人不顾腿脚不利索,匆忙跑那么远的路去看望?答案就在于,他这个第一书记,可以为了扶贫事业连妻子临产都不顾,毅然决然地投身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这个第一书记,可以为扶贫事业连累病了仍不愿意休息,挂着吊针还在奋力工作……
唯有心里有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也正是因为扶贫的道路上有无数个像马书记一样的人在默默付出,才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希望。(刘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