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diyishuji@163.com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http://www.youth.cn 2020-04-27 10:45:00 中国青年网

  他们秉承“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的理念,怀着对帮扶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颗炽热之心,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圈,义无反顾地深入基层、扎根农村;他们把群众当亲人,将群众的危难挂在心头;他们积极落实脱贫政策,帮助村里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定规划,谋发展、争项目,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倾注心血;他们重任在肩,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他们用吃苦不言苦的坚强意志、用力更用心的倾情付出,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本期周刊,我们一起分享“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王秀波的“扶贫经” 

  “这是老吴的蓝莓地,挂果的时候特别好看。”“那边的山脚下是老张养的羊,今年准备再买羊羔。”4月8日,走在通往靖宇县永生村养殖基地的路上,驻村第一书记王秀波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永生村地处县城东北部,是远近闻名的城中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165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脱贫攻坚伊始,时任白山市委统战部干部科科长的王秀波,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这里,念起“扶贫经”,开启扶贫路。 

  精准识别经: 

  “梅花档案”动态展示 

  “绿色梅花代表2016年和2017年脱贫户,红色梅花代表2018年和2019年脱贫户……”一排排档案整齐摆放,王秀波介绍着档案上各色梅花代表的含义。 

  一来到永生村,王秀波就开始走街串户、了解民情。为科学有效地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一人”,他依据贫困户实际和部门帮扶人变化情况,独创“贫困户脱贫情况动态展示板”和“设色分类标识‘梅花’档案”,让贫困户脱贫时间一目了然。 

  分类施策经: 

  因户因人彰显特色 

  贫困户张传坤家的大棚里,一簇簇榆黄蘑钻出了菌袋,在阳光映照下,金灿灿的,长势喜人。王秀波一边查看长势,一边详细询问销售的状况。张传坤的妻子小心地采摘下鲜嫩的蘑菇,告诉王书记,从去年10月到现在,已经收获了十几茬,刨去成本,获利1万多元,丰收的喜悦布满了脸庞。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永生村地处城郊,贫困户散居、环境差异大,适合各户发展的产业不尽相同。王秀波便把精准扶贫到户项目、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施策的发力点,因户因人制定脱贫措施和计划。引进资金为全村贫困户设计了五味子、蒲公英、食用菌、蓝莓栽培和牛羊猪等种植养殖项目,打响产业发展关键仗。并积极争取帮扶资金,用于村道地中药材和肉牛繁育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产业项目发展。先成立特色产业互助组,由村“两委”统一调整土地发展贝母种植项目,后又推出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项目——西门塔尔繁育牛养殖项目。项目前期采取“贫困户购买+村集体饲养”模式连结贫困户,后期以联合开发方式交由农牧公司托管。仅此一项,村集体、全体贫困户每年可分红6万元和2万多元。 

  社会服务经: 

  以“微行动”圆“微心愿” 

  在脱贫攻坚战中,王秀波引导包保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行动,对永生村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特色扶贫。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健康扶贫,为困难群众体检。组织新阶层人士与贫困户签订收购订单、送慰问金。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为贫困户免费办理送流量、送话费和送手机卡业务。 

  点亮微心愿,携手助扶贫。王秀波根据贫困户的实际状况,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微行动”满足“微心愿”。无论是为因病致贫的赵纯国、苑桂香、李桂荣申请药费,还是为臧俊青、王文珍、高善吉等贫困户家中安装门窗,或是帮助贫困户庄贵清申请发展蓝莓贷款……他都跑在最前面。村里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贫困户和村民提起王秀波,都说他是村里的“主心骨”“及时雨”“百事通”。 

  打通“断头路”、整修机耕路、解决吃水难、增设垃圾箱、整治村容村貌……王秀波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辛勤的工作,换来丰硕的成果。2019年,全村的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去年10月,王秀波被授予“2019年吉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绘就南岗新画卷 

  4月10日,料峭的春风,吹过抚松县新屯子镇南岗村。村民们正在忙着清理院落、收拾柴禾垛,使村子更加干净整洁。 

  听说89岁的贫困户孙允廷摔着了,来自白山市文联的驻村第一书记苏志春便匆匆赶来探望。刚进门,75岁的女主人卞瑞英正在收拾柴火。苏志春连忙上前,帮着拾掇。孙允廷的家是新建的公租房,50平方米,一室一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孙允廷是不小心扭伤了腰,苏志春一边详细询问,一边联系村医尽快前来诊治。并表示,如果病情加重,将联系车辆送老人去镇里或县里治疗。 

  南岗村地处三县交界,站在村里便能看见松花江。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工作队带领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蓝莓、苏子等特色农作物,增收致富。去年,在扶贫机构检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中,全票通过了全村19户41人脱贫考核,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的南岗村,村头的蓝莓冷库、村部的苏子油坊,如同下金蛋的“金鸡”,成为引领村民致富的源泉。9公里的乡村公路和近2公里的村内巷道都铺了柏油路面。6670延长米的铁栅栏,令人眼前一亮。路边栽植的金叶榆、球形灌木、各类花草,让地处深山的村子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发挥自身优势,真情为民办事。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是强项。每年,组织书画家为贫困户送春联活动已成为传统。在春节来临之际,老苏便邀请书画家来南岗村为村民、贫困户书写春联。南岗村是移民村,村民大多为朝鲜族,能歌善舞。老苏就联系县文联、文化馆的专家来进行指导,排练的歌舞节目在县里进行展演。南岗村由两个自然屯构成,分别叫前岗后岗。前岗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广场,但是没有公共厕所,老苏便协调湾沟林业局,出资购买了水泥、红砖、钢管等,建起了公厕,解决了群众的不便。 

  村支书画南岗。苏志春是一位画家,在第一书记为本村产品代言中,他就有了为南岗村做整体宣传代言的设想。用自己擅长的绘画这一艺术形式,把南岗村的风土人情、特色物产用写生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画了60幅小品,在县城举办了“村支书画南岗”专题画展,成功地向外宣传和展示了南岗村的美丽形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来自长春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在看完展览后,对南岗村的风土人情产生兴趣,便来到村里。当看到丰收在即的灰苏子时,当场订购2000斤村集体加工厂生产的苏子油,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依靠产业拉动、能人带动、政策促动,保证贫困户不返贫、不掉队,这是苏志春最真实的想法。今年,他准备依托南岗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民俗特色旅游,并发掘以抗联密营为内容的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把南岗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冰湖村的“卖货郎” 

  伴随着蒸腾的水汽,一锅粘火勺出锅了。白生生的,两边略带金黄,十分诱人。一口咬下去,软糯不粘牙,花生的脆、小豆的甜、山核桃和苏子的香,在临江市闹枝镇冰湖村里萦绕。4月10日,来自临江市委宣传部的驻村第一书记迟龙,站在一旁帮着包装,今天仅市区的订单就有十多斤,要在天黑前送到。 

  在脱贫攻坚战中,迟龙充分发挥来自宣传战线的优势,利用各类媒体平台,把村里的特色产品推广出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牵线搭桥”卖鸡蛋 

  “迟书记,你们村还有本地鸡蛋吗?我想买100个。”大清早,迟龙在接到朋友电话后,就到了村民张进霞家。她家的鸡是散放鸡,漫山遍野地跑,当地又叫溜达鸡。“1.5元一枚,是不是有点便宜,市里都卖2元一枚。只要是保证质量,2元一枚绝对没问题,我帮你们联系客户,你们给我攒鸡蛋就行。”迟龙告诉村民后,冰湖村的鸡蛋销售价格就没掉下来。他通过发朋友圈宣传起来,一边是想买好鸡蛋的朋友,一边是想卖鸡蛋的村民,他负责销售。2019年端午节前夕,他3天销售了2600枚鸡蛋,把全村的鸡蛋都给卖光了。 

  直播间里卖木耳 

  “好水才能养出好木耳。冰湖村木耳采用长白山脉大森林中地下深处天然矿泉水浇灌,昼夜温差大,长出的木耳肉质紧致、口感爽脆。”迟龙做客网红淘宝直播间,跟粉丝进行互动,介绍冰湖村的木耳特点,10分钟就卖出100斤。在2019年吉林省第四届吉林雪博会上,迟龙代表临江市参加了第一书记代言活动,线上线下销售额20余万元,销售成果进入全省前10名。他还做客吉林广播电视台旅游直播间,进一步宣传冰湖村和冰湖村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提升了冰湖村的网络知名度。 

  “迟书记,你在村里吗?我们已经从白山市出发了,10时左右能到你们村,今天先拉600斤木耳。”“好的,你们慢点开车,注意安全,我在村部等你们。”3月25日,迟龙接到了一笔大单——黑木耳600斤。他将冰湖村1万斤黑木耳滞销的情况,在吉林日报彩练新闻、临江融媒体等发布后,经过人民网、吉旅行的转发扩散,北京、河北、长春、白山的客户都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到迟龙,冰湖村黑木耳就这样踏上了“旅程”。 

  朋友圈和“小红驹” 

  粘火勺、黑木耳、笨鸡蛋……这些冰湖村的特色产品,每天在迟龙的朋友圈里出现。 

  细心的迟龙,建立了冰湖村农产品销售群,通过编辑图片、小视频等信息,发到朋友圈。优质的产品质量、生动活泼的解说,为这些特色农产品迅速打开了销路。 

  在迟龙的朋友圈里,每天都能看到一辆红色的轿车,迟龙亲切地称呼爱车为“小红驹”。他把当天的订单都记到本上,每天下班后再开车30公里,返回临江按单发货、送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卖货郎”。 

  激发活力走富路 

  4月13日,走在江源区石人镇大石棚子村刚铺设的柏油村路上,和煦的春光洒在身上,温暖宜人。 

  一走进贫困户赵立军家,便传来阵阵鸡鸣狗吠声。石人镇副镇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春庆一边走,一边介绍着他家致贫的原因。走进屋里,女主人张艳正在轻轻晃动着钢箩,一粒粒金黄的小米不断落下。地上,一个个油桶里,装满了正在沉淀的苏子油。“我们家的小米不上化肥、不打农药,都是人工除草,品质绝对好。苏子油是冷榨的,营养成分一点儿都没有丢失。”张艳手里的活儿不停,嘴也不闲着。“这些都是在王书记的鼓励下,我们才下定决心种植地道的小米和苏子。也是他帮助销售,使因病致贫的俺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大石棚子村山多地少,不适合规模种植养殖。为夯实脱贫产业项目,王春庆便根据村里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经济项目。动员贫困户管廷强发展庭院经济时,为打消他的顾虑,王春庆实行兜底保障,为其购买种子、提供人工费用、负责销售,全部采用绿色原生态种植方式,无农药化肥,种植苏子1.6亩,当年就实现增收2450元。 

  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收益的增加,激发了贫困户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19年,赵立军等三户贫困户种植苏子25亩,收获苏子籽5000余斤,榨苏子油1200斤;种植小米10亩,收获小米800余斤,总体增收近3万元。尝到甜头的贫困户们信心更足了,今年将扩大苏子种植面积,并增加了红豆、黄豆、黑豆等经济作物品种,准备收入再上新台阶。 

  顺着山路而行,林间传来鸡鸣声。“这些鸡都在山上溜达、觅食,而且能飞上树。”王春庆介绍。果然,在树林里,五六个小箩筐嵌在距离地面半米多高的枝杈上。一只母鸡探出头来,骄傲地叫着,飞速落地,向远处的鸡群奔去。箩筐里,三个热乎的鸡蛋摆放其中。贫困户于正敏一手提着篮子,一手忙着捡拾鸡蛋。脸上笑眯眯地说:“现在刚开春,200只母鸡每天下五六十枚蛋。天暖和后,每天能下100多枚。每枚鸡蛋卖2元,来山上捡鸡蛋,就像捡钱一样。” 

  于正敏家依山傍水,是天然的林下养殖基地。经过深入探讨后,王春庆动员于正敏散养林下鸡,并安装了实时监控,帮助建设了三座鸡棚。2018年养殖林下鸡150只,年内增收4000余元。去年扩大规模到500只,并增加了林下乌鸡、大鹅养殖,年内增收2万余元。两年林下养殖的持续增收,给于正敏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今年,他决心再扩大林下养殖规模。 

  清澈见底的大石棚子河水,潺潺流过村里。去年,村里实现了硬覆盖,家家户户围起了彩钢栅栏,今年要在河边、村里种上三叶草,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一项项发展规划,正铺展在王春庆的心头。 

编辑:左橙 来源: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