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
李鹏(彝族)
出生年月:
1990年2月
驻村前身份:
昆明理工大学学生
驻村职务: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格咱乡木鲁村第一书记
出任第一书记时间:
2018年10月
李鹏考入香格里拉市格咱乡木鲁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时,他的同学们羡慕他,认为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且工作的地方风景秀美,像个“世外桃源”。
然而,起初的新鲜过后,李鹏发现他需要面对的是四周平均海拔超过4500多米的大雪山,一旦天下雨、下雪,通往村里的唯一通道会中断,还会断电;更重要的是,木鲁村是个藏寨,他这个彝族村官跟藏族群众交流,要靠手势比划。
也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李鹏总会想办法克服。“他那会儿每天晚上在村委会门口打篮球,就他一个人一直打到凌晨12点过。”木鲁村党总支书记李文光说。
4年多过去了,李鹏坚守了下来,而隐秘在大山深处的这个深度贫困村和90后的李鹏, 4年来都悄悄发生了变化。
克服想放弃的念头
出生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李鹏,2014年7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若不是报考公务员的执念,他将跟他的大多数给排水专业的同学们一样,服务于城市的设计院或者建筑工地。
“考公务员笔试成绩差了0.5分,那就报考大学生村官吧。”李鹏说,在报考时,他选择了香格里拉市,一方面这里是藏区,竞争没那么激烈,另一方面这里离家较近。
2015年9月,李鹏成功考入香格里拉市格咱乡木鲁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木鲁村像一个“世外桃源”,至少木鲁村党总支书记李文光和李鹏的同学们都这么认为。这里四周被雪山环抱,其中村子东侧的克念雪山海拔达4700多米,西侧的念杰奔松雪山海拔达5000多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和山下原始森林的葱葱郁郁勾勒出木鲁村得天独厚的景观。这里也是巴拉格宗景区岗曲河的上游,每天巴拉格宗内游人如织,在岗曲河上漂流,隔着雪山的木鲁村则鲜有人问津 。冰川、雪山、峡谷、河流、牦牛、仙人洞和原始森林,是在静谧的木鲁村目力所及的所有景观。
李鹏的同学们隔着手机屏幕羡慕他,能在风景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工作,而且是体面的大学生村官。
然而,到任后天天待在村里的李鹏有了更现实的认识。隐没在大山皱褶里的木鲁村,去往市区,需翻过海拔3500多米的大山,98公里的直线距离需要近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这里就像一块飞地。”附近的村民说。
“刚来时,下雨下雪后,路是不通的,出不去,进不来。”李鹏说,除了交通不便,雨雪过后村里还会断电,“感觉就是与世隔绝的。”
这种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让李鹏心里打鼓。他告诉澎湃新闻,他起初想放弃,产生了“撂挑子”的念头。但并不是在村里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想走出去,而是“每次回家,或者回市区,出村后就不想再回来了,”为此,他决定干脆不回家、不去市里,“一两个月出去一次。”
“他那会儿白天就在村里跟村民干活,每天晚上在村委会门口打篮球,就他一个人一直打到凌晨12点过。”村党总支书记李文光说。
突破语言障碍做产业布局
初次进村时,村里的环境卫生给李鹏留下深刻印象。村道沿途的牛粪、猪粪和各种垃圾堆积在一起,就连村委会大院里的杂草都长到了齐腰高,无处下脚。他想向村民们提出来,但存在语言障碍。
李鹏是彝族,尽管同样是云南人,他还会普通话,可这个藏寨内除了年轻人,年长的村民都说藏语,村民之间交流也全都是藏语。
“一开始听不懂,现在也听不太懂,但靠手势比划,现在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李鹏说,因为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还闹出不少笑话。他记得,一次干完活到附近村民家就近用餐时,大家都开始吃糌粑,就他在等筷子,“村党总支书记问我怎么不吃?我说我没筷子,我不知道糌粑直接用手抓着吃,也不会说。”
木鲁村辖阿姆、迟土、次卡、浪史等4个村民小组,农(牧)户122 户,有乡村人口549人,其中农业人口 510人,劳动力 326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326 人。2015年李鹏到任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7户,贫困人口29人,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精准扶贫户人均收入在2200元左右,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之前就种点玉米,没有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让村民们种植经济作物,他们不会配合的。一方面不知道该怎么种,另一方面不知道种哪种作物会来钱,会有销路。”李鹏说。
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2016年3月,李鹏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带领木鲁村精准扶贫工作组及全村人大代表、支部书记、社长到三坝乡哈巴村考察了花椒、药材种植产业。回村后,又邀请市农科专家到木鲁村实地进行指导种植,在全村种植核桃8000棵,200亩;种植花椒6000棵,150亩;种植150亩油菜。
2016年5、7、9月,李鹏带领木鲁村精准扶贫工作组及全村人大代表、支部书记、社长到霞若乡考察养蜂产业,制定养蜂产业工作方案。2017年4月,顺利引进蜜蜂340箱。
2018年是木鲁村全面脱贫之年,也是李鹏出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年。在他与驻村工队、村两委共同努力下,木鲁村总种植土豆、白芸豆、紫皮大蒜总计330亩;总种植干果作物80亩,次卡社、阿姆社种植50亩,村委会种植30亩,以总支+支部+农户的合作运行模式发展;为助推木鲁村产业发展,2018年迪庆州林业局帮忙解决木鲁村花椒苗10000株、核桃苗10000株、苹果苗10000株,全部交由农户种植,由支部找基地统一种植的模式,次卡社、阿姆社集体种植50亩,预计三年后开始收益。
面对木鲁村没有集体经济的现实,李鹏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讨论研究决定,“以总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做些努力。如,利用上海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自筹60万元,建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资产入股的模式与香格里拉市赤土仙人洞乡村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乡村文旅公司)合作经营,签订了2018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5年的合作协议,每年收益5万元,5年共计25万元,分年度支付。
“争着不当贫困户”
在此背景下,木鲁村真正告别了没有集体经济的历史,且于2017年争取到项目,修通了从吉迪村到村口的近40公里柏油路。
以家庭为单位来看,李鹏介绍,每亩土豆给农户增收1500元,每亩白芸豆给农户增收900元,每亩紫皮大蒜给农户增收1500元。
李鹏说,乡村文旅公司与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农产品定点购销合同,农产品包括藏香猪、土鸡、黑山羊、土鸡蛋、酥油、奶渣、琵琶肉、本地水果等,公司保底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增收5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想方设法让贫困户脱贫时,村民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村民齐春迎自己办起了牧场,养殖200多头牦牛,“有一天他主动来村委会说,他要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发两头牦牛,一头牦牛差不多1万元钱,他是免费无偿赠送,这也带动了贫困户的收入。”李鹏说。
除了赠送牦牛的,浪史村小组有户贫困户,在村里开大小会议时多次提出“不愿当贫困户”。“他们觉得被评为贫困户是一种耻辱,害羞,都争着不当贫困户。”村党总支书记李文光说。
李鹏查看今年种植的芋头。澎湃新闻记者 王万春 摄
2018年底,木鲁村已整体脱贫。2019年,村民们继续扩展种植面积,建设经济林果基地,种植花椒100亩、苹果100亩、桃子100亩、重楼10亩、白芸豆100亩、洋芋200亩、芋头200亩。“接下来,我们村想开发旅游,重点打造仙人洞景区,外界的还不知道,但在临近的地方已小有名气,每年春节本地人就会过来这边聚会。”李鹏说。
在木鲁村任职4年以来,尽管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李鹏称,他参与调解村民矛盾纠纷10余次,村务的公开和接受群众的监督,使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敬。2017年,李鹏被评为香格里拉市优秀大学生村官。
2017年香格里拉市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李鹏是其中之一,前排从左起第三个
照片上4年前进村有点白有点稚嫩的李鹏,如今眉间的皱纹和古铜色的肤色,使他显得年长了不少。
2019年,初为人父的他,每天隔着手机屏幕跟400多公里外的家中妻儿互动,现在的他,已经不再回避山外的诱惑。就在8月10日那天,他上山崴到脚了,村民们或拿云南白药、或拿鸡蛋,天天到村委会看他,他感觉“心里暖暖的”。